枯山水 | 日本独有庭院艺术

发布时间:2018-04-10 17:12:00 点击:

       东方园林艺术,绕不开日本。

(《四月千叶》中国传媒大学访问学者刘洁教授供图)

       日本园林艺术讲究精致,追求内在涵义胜于外表,理解这点,就不难理解日本独有的枯山水为何被誉为日本庭院艺术的最高峰了。

       日本艺术有一种病态美。任何东西到达极致,臻于完美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。

       奈良时期,日本开始接受佛教,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,学习中国艺术文化。13世纪,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。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,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。


(有泉水庭园)

(有水池、桥梁庭园)

       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、苔藓、沙、砾石等静止、不变的元素,营造枯山水庭园,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,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。苦行、自律……有点自虐倾向,这种精神在整个日本民族都有体现。

       禅宗庭院内,树木、岩石、天空、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 ,即蕴涵着极深寓意,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、山脉、岛屿、瀑布,一沙一世界,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。


       后来,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——乔灌木、小桥、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。


(尚有水体、灌木、小桥、岛屿)

       仅留下岩石、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,这便是典型的、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。


       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——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。它占地呈矩形,面积仅330平方米,庭园地形平坦,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。


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

       石以二、三或五为一组,共分五组,石组以苔镶边,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。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。

       看是白砂、绿苔、褐石,但三者均非纯色,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。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、植物的“软”与石的“硬”、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,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

应。


       因其属眺望园,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,无人可以迈进此园。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——有时会滞留数小时,以在砂、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。

       日本人在一花一木上所花的精力,会在一棵松上修剪养护十几年,以达到他们的欣赏形态要求。正是这种接近病态的执着,日本人把常人难以想象的枯燥变成一种享受。

       枯山水发展至今,颇受欢迎,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——可以省略空间和降低成本。这一点恰与日渐拥挤的现代都市的要求相吻合。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这种艺术从寺院搬到现实社会中,在一些住家门前、公园里、展览厅内甚至越来越多的仿古餐厅中也不忘辟出一角,堆砌起独自的山水世界,既增加了艺术气氛,又拓展了空间。




上一篇:苔藓 | 地球的造氧机

下一篇:艺术顺义 | 兰朵花园参加北京城市学院授牌仪式